冯导为什么叫冯裤子(冯裤子什么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冯裤子什么梗,以及冯导为什么叫冯裤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冯裤子什么梗
- 2、冯裤子什么梗?,
- 3、谁能告诉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面方言到底怎么了,整个故事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 4、23年前,王朔赶走送钱的冯小刚,友情破裂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 5、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台词.高洋说的.意思差不多是:不要计较过去的什么什么.痰痰罐罐.
冯裤子什么梗
冯裤子(男)是一个文艺作品《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人物形象。生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末期参军入伍;告别军旅生涯后来到广州,在女朋友夏红的帮助开始在北京、广州两地之间作些倒买倒卖的勾当;在经历了成功、失败和朋友间的帮助、欺骗后仍然选择在广州淘金。
在北京莫斯科餐厅的饯行聚会中遇见高洋的女朋友李白玲并被其外表吸引;其非分之想被李白玲严词拒绝,对李白玲的爱慕对象方言心存嫉恨;后与广州女孩夏红成为男女朋友。
在剧组里,剧中演冯裤子的佟磊是半仙,爱琢磨《易经》。每次遇到风波,周经都让佟磊给算一卦。每次佟磊算完,都说:“能过去。”但这一次,佟磊却告诉他:过不去了。周经心里一沉。
后来是佟大为自己扛下了这件事。他找到那个剧组,主动要求降低片酬,算是为两个剧组都承担了损失。《与青春》拍完当天晚上,佟大为就上了飞机,奔赴另一个剧组,行前,第一次和叶京拥抱了一下。“我很感激佟大为,他很懂事,会做人。”叶京说。
冯裤子也找了若干个。有天一个熟人打电话给叶京,让他看央视的《非常6+1》节目,打开就看见酷似冯小刚的佟磊,正在神气活现地表演。叶京和周经都乐了。佟磊第一次到剧组时,就给叶京学了冯小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台词:何为尼布楚。
“他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至今,说起当时的情景,周经仍然满脸笑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冯裤子
冯裤子什么梗?,
是冯小刚的外号,有以下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据说早年的冯小刚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甚至还有过穷困潦倒的时候,那时候的冯小刚身材比较瘦小,经常穿一条非常宽松的裤子,远远看上去不见其人,只有那条裤子十分显眼,后来就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冯裤子”。
第二个版本,冯小刚年轻时到北京打拼,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可当时在北京没什么人脉,于是通别人认识了当初在北京人脉关系不错的王朔,并想方设法巴结和讨好王朔,王朔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就像别人身上的一条裤子,因此后来就有人叫他“冯裤子”。
冯小刚简介
冯小刚,1958年3月18日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区,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1984年担任剧情片《生死树》的美术助理,从而进入电影圈。1985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1991年担任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并凭借该剧在中国内地获得关注。
2015年凭借电影《老炮儿》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担任2015天猫双11狂欢夜总导演。2016年凭借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得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谁能告诉我,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面方言到底怎么了,整个故事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冯裤子(冯忆苦)就是冯小刚方言是编剧冯裤子才是导演!他们把他们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演了出来,算是当时的一部回忆吧!
23年前,王朔赶走送钱的冯小刚,友情破裂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说到冯小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冯氏幽默。在20世纪90年代的尾声,他通过几部喜剧电影奠定了"冯氏喜剧"和"贺岁片"的基调。
在提到他的喜剧作品时,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王朔。
对于冯小刚来说,王朔就是他命中的贵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王朔,就没有今天的冯小刚。
就连冯小刚也说,遇见了王朔,就等于黑夜里遇见了北斗星。
然而在1997年,王朔最落魄走投无路的时候,冯小刚托人给他送去5万元,结果却被王朔扔了出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想要了解其中内情,得先了解王朔。
王朔这个人堪称是奇人,他自小在北京大院长大,后来建立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也全是大院子弟,比如马未都、叶京、姜文、赵宝刚、张元等一系列知名人物。
马未都 王朔
为什么说王朔是奇人呢?因为他实在是太有才华了。上世纪有一部电视剧叫做《渴望》,据说当时一到播放的时间,大街上都没人了,大家全部回家追究。
这部剧,就是王朔参与制作的。
1988年,是中国影视剧创作困难重重的一年,但是这一年,王朔有4部小说《顽主》《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被改编成电影,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打破。
后来导演姜文根据《动物凶猛》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拿下国内年度票房冠军,让主演夏雨拿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
可以说王朔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当红炸子鸡,不仅电影火爆,而且他的小说也开创了一个流派:痞子流派。
好友马未都曾在访谈中盛赞王朔:王朔的文学地位或者文学粉丝是非常多的,他作品的顶峰期,我觉得今天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做到,影响了一代人。
那个时候,莫言、路遥、贾平凹、刘震云、陈忠实都还没有出名,还在努力创作中,王朔能脱颖而出,可见才华非同寻常。
在王朔最火的时候,冯小刚通过朋友的介绍,结识了王朔。
彼时的冯小刚还没有出名,只是通过郑晓龙的关系,到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做美工。
冯小刚久闻王朔大名,刚一见面就猛夸王朔的作品,甚至后来天天跟在王朔后面王老师长,王老师短地叫着,那叫一个亲啊!
1991年,大名鼎鼎的《编辑部的故事》开播,编剧一栏挂上了冯小刚的名字。
其实当时大家都不同意给冯小刚参与编剧的,直到王朔说了句:"不要冯小刚,他也不参与了",这才给了冯小刚接触编导行业的机会。
王朔虽然在国内如日中天,但是社会上批判王朔的声音一直不断,在那些所谓正义之士们的讨伐之下,似乎喜欢王朔就是沾上了流氓痞气,王朔就是低俗的的代表。
但是王朔面对这些口诛笔伐并未展示出他凶猛的那一面,他的类似于"我是流氓我怕谁""无知者无畏""千万别把我当人"这样的一些书名和金句其实就是对这些批评最有效的消解方式,喜欢他的人有多喜欢他,恨他的人就有多咬牙切齿。
1997年,文艺界对于王朔的打压已经达到了顶峰,几乎只要和王朔有关的影视作品全部夭折。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王朔对冯小刚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电影你该拍还拍,但不要署我的名了,他们是冲我来的,你有机会活咱们就没必要一起死"。
随后王朔远走美国,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消声遗迹,除了冯小刚知道他的下落之外,他没向任何人提起。
半年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上映,火爆全国,票房高达3600多万,成为了贺岁档喜剧的标杆。要知道97年,馒头才2毛一个。
《甲方乙方》剧照
有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来,《甲方乙方》是根据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但是在演职人员表上,并没有王朔的名字。
又过了半年,王朔从美国回来了,此时的王朔可以说是被全面封杀走投无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冯小刚托人给他送去5万块钱当做稿费。
王朔没收这个钱,反而将这5万块给扔了出去。
王朔嫌钱少吗?不是,他不认同冯小刚的艺术方式,二人在创作理念,人生理念上有很大的偏差。
王朔的理念是平民视角的精英式批判。
冯小刚追求的彻底平民主义意识创作。
所以冯小刚注定会迎面走向"新现实主义"影像风格,并逐渐与刘震云,刘恒接触并与王朔分道扬镳。
从创作角度上来说,王朔看不上冯小刚的创作思路,这5万的稿费拿着也就格外烫手,文人的气节,王朔身上还是很足的。
马未都曾说:王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依旧保存了作为一个作家基本尊严的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去跪舔那些所谓的美好。
王朔的作品几乎每一本都能称作经典,他的小说几乎全都被翻拍成了影视剧。当年我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时多次忍不住拍案叫绝。
王朔对于中国文学是有开拓性的。他半发现,半创造了一种以北京话/普通话为基础,从平民角度出发,带有底层色彩("痞子")的汉语表达方式。
王朔的"痞子文学"从人物形象到情节对白,都极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京片子味儿不惹人厌,甚至有时会让人不自觉地发笑。
王朔的文字,具有必要的启发性和叛逆性,但是不至于产生反抗心理,因为书里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反抗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乐于接受王朔的文字。
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台词.高洋说的.意思差不多是:不要计较过去的什么什么.痰痰罐罐.
此句出现在高洋和高晋被发配到东北兵团的时候在火车站与众人分别的一幕中。原话如下:
高洋(对冯裤子):冯裤子,你到医院替我向李白玲道个别,说我让她继续坚持游击战,我们大部队总有一天是要打回来的,让她千万不要闹情绪,做好圈子们的思想工作,并请她转告北京所有的顽主同志们,不要怕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烂,不要去计较那一寸一地的得失,。。。
高晋(接话):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大踏步地转移,就是为了将来要回到这个地方,我们之所以要暂时放弃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要长久的保存这个地方。。。
这段对话很精彩,是革命电影(南征北战)的台词。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找南征北战这部老电影或剧本看看。,上面还有其他的,比如:我们以往的失败就在于轻敌阿。。。
写了这么多,一个一个字码的,无拷贝阿,手都疼了,希望楼住满意。大家都喜欢这部片子。有共同语言阿哈哈
冯裤子什么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冯导为什么叫冯裤子、冯裤子什么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